1月19日,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(下稱“南大學院”)、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(下稱“碧桂園職院”)以及碧桂園森林城市,在廣東清遠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。合作內容涉及雙方師生互換交流、課程開發合作、學生聯合培養等多方面。
這是國內首次針對貧困生進行職業技術培養跨國合作,意味著碧桂園職院依托集團產業資源所創建的“校企共育人才”新模式,走出國境。同時,這也將吸引來自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知名高校的師生到國內高職院校學習,助力兩國拓展人文交流合作。
簽約儀式
整合國際資源,專為貧困生搭建國際舞臺
按照合同,參加聯合培養的學生,均須來自馬來西亞與中國的貧困家庭,符合兩國相關貧困條件。
合作中,碧桂園職院將為馬來西亞籍學生(交換生)進行酒店管理、工程建筑、學前教育等不同崗位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,幫助他們取得專業證書,并更好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。
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院長劉惠堅
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院長劉惠堅認為,這次合作簽約,橫跨中馬兩國兩校三方,匯集國際校企優質資源,專為兩國貧困生互訪互學搭建國際合作培養及就業平臺。
“一是促進兩國文化交流,融通國際教育資源與人才資源拓展學生視野,提高學生國際文化素養;二是職業教育走出國境,服務國家‘一帶一路’倡議,訂單培養人才支持境外企業建設發展;三是兩國三方合作首次引入境外知名企業加盟教育合作,共同實施精準的‘訂單式’人才培養,這在國內的職業教育中具有首創意義。” 劉惠堅在簽約現場說。
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實景圖
國內獨創的“產教融合,校企共育”模式走出海外
“我很高興能參加三方簽約,今后我們三方兩?;ネㄐ畔?、互相交流,也為中馬文化與教學交流奠定了很好的基礎。”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董事長拿督陳洺臣現場致辭說,如果學生表現優秀,能夠直接被森林城市錄取,提升畢業生就業機會。
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董事長拿督陳洺臣(右一)
南大學院是馬來西亞第一所民辦非營利高等學校,位于依斯干達經濟特區,共有7個學院、3個學部以及4個研究機構,覆蓋人文、管理、藝術、工程、醫藥、教育以及技職等學科,計劃在2030年成為國際知名大學。
劉惠堅介紹,碧桂園職院是中國唯一一所對貧困生實行全免費教育的高校,在國內獨創“‘三段式’產教融合,校企共育”教學模式。與其他職業學院不同,碧桂園職院采用雙導師、師徒制,嫁接世界500強企業龐大導師資源庫及豐富的上下游資源,由校和企的雙方導師共同為學生量身定制教學,完成課程。
憑借這種教學模式,碧桂園職院2017級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%,平均月薪超過廣東省本科生,其中超過11人月薪過萬元人民幣?,F在,不僅要讓馬來西亞籍學生到中國感受創新模式,而且要將模式帶到海外,讓中國貧困生也能在馬來西亞依托當地產業資源進行工作實踐,成為國際化一流人才。
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
為了讓馬來西亞籍貧困學生更好融入中國的生活和學習,“學校專門為他們開了語言課,教中文。”碧桂園職院校方介紹,這次海外校企三方合作,將中國這種創新式教學模式帶向“一帶一路”沿線,有助于拓展兩國人文交流,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。
助力中馬民心相通、人文交流,企業履行社會責任
值得注意的是,森林城市作為碧桂園在海外踐行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智慧生態城市,在本次簽約中,為中馬兩地文化相融相通搭建橋梁,也是貧困學生最終實現就業的平臺,在其中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。
“目前森林城市有著全球最先進的綠色建造工藝,多次獲得世界大獎。我們希望優秀的人才能在森林城市得到最全面的培養和發展空間。” 森林城市戰略部總監Aeron說,公司會依據具體課程,定制符合項目的職位,分配畢業生到最合適的崗位。“在這里他們不單單能學到建筑工藝,更有城市建設和配套、IBS技術等方面的工作經驗。”Aeron說。
碧桂園森林城市實景圖
碧桂園職院酒店管理2017屆畢業生李家欣在森林城市擔任餐廳主管
馬來西亞柔佛州教育部私人與特殊教育單位總監Norbiha Binti Buang、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校監梁熾娟、廣東清遠市教育局高中與中職教育科負責人安鵬、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劉剛、碧桂園酒店管理公司培訓發展部總監焦春苗以及南大學院、碧桂園職院、碧桂園集團、碧桂園森林城市方面等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。